《第二形态》第一期
发布时间:2019-10-02作者:圣浅微人气:3

1569997017439001372.jpg

广播剧在线链接:《第二形态》

第二形态 第一期 

我就长话短说了。

本来是没有想要长评的,然后...今天看魔兽的时候,看到策划君的评论,感觉是个挺负责而且挺上心的人,所以一点点话说一下吧。

网游文改编广播剧,很容易让听众群直接锁定到原著粉以及题材锁定的听众。比如我就是个没有看过原著的,仅仅因为“悬疑全年龄”而感兴趣的人。
所以,网游文的改编广播剧满足狭义题材设定和广义题材的设定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最终的锁定标签就是“悬疑全年龄”和“网游”。

网游的题材也分很多种,比如仙剑、剑三、天刀…都是有自己的宏观场景设定的。做有广泛游戏玩家基础的剧呢,可以忽略一些宏观设定的介绍,因为玩家也会成为锁定听众群。

而还有一种就是作者在小说里自由创作了一个游戏场景,比如饥饿游戏、海猫鸣泣之时、弹丸论破,哪怕是刀剑神域、未来日记呢都是在小说里创作游戏规则的。

所以作者会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绍游戏规则,让观众、读者去了解运行机制,因为客观存在的规则才是读者去探寻的乐趣所在。

这个剧我已开始听的时候,以为是一个类似于VR的游戏,就是玩家是安全的而用身体和大脑去游戏的状态。听了一会儿才发现这好像是类似于逃杀类游戏。直到盒饭少了,人被吃了,我才确认这个游戏是真刀真枪的避免被杀以及找凶手的模式。

对于听众来说,尤其是非原著党来说规则明确非常重要,推翻想象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叛徒出现”也是这类故事最习惯的模式。

一般本格推理爱好者的惯例是这个样子的,接受大量有目标性的客观线索,然后在解密阶段进行轰炸式推论。

但注意,这个模式不适应无人生还系统。无人生还系统是很经典的自卫加找凶手然后全灭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没有绝对侦探也没有绝对恶人。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如果全灭,绝对侦探没有胜利等于白存在。而因为全灭,绝对恶人不会自述真相,所以全灭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从逻辑的角度上来说,最奇怪的点就是董洁的自述环节。于是,这就变成了主观化推理的存在,一开始坑就挖好了,作者不断提供有利于自己结论的线索,然后让恶人自己把线索全都穿连起来,形成逻辑链条。

最大的漏洞在哪里呢?读者或听众不知道药剂的作用。这是隐藏线索而且是最关键的线索。如果大家都知道药剂会使人完成进化变成丧尸,那么这个故事一开始就结束了。而剔除其他情节之后,看到的骨干顺序就是董洁是恶人的条件是他是丧尸,那么他变成丧尸的条件是什么?他受到了药剂感染。为什么收到药剂感染会变丧尸呢?作者的当前设定。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主观化走向的故事,因为线索不是客观在之前埋好等待听众的,而是作为解释而存在的。

故事本身有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说非常考验逻辑的悬疑题材,就算是言情题材也到处都是逻辑漏洞。

但是,广播剧编剧设置、后期营造是可以掩盖逻辑漏洞的。详情参照《人格》,这个剧我指出八条大逻辑漏洞,但不影响我对这个悬疑剧的喜欢。
广播剧存在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我有提到战斗场面和推理环节。准确来说对于这个模式,叫做自卫环节和追查环节。如果人只是在旁观队友死去而无动于衷,这很不正常,追查太草率了。

“只有你一个人出去了还能活着回来。”这句话本身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妹子死前要拖所有人下水的情节也是不合理的。从来不会有推理故事里受害者也同时想其他人一起死掉而对凶手缄默的。那不是打那些拼死留下线索要别人找出凶手的受害者的脸么。

等等,我好像又说到情节上去了。

改编不是使原著变成另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更好的故事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不改动原著的情况下,听觉创造的想象需要帮助听众忽略逻辑漏洞。拒绝理性只能依靠感性,用气氛和情绪把握来带动听众的听剧体验。

想下魔兽、叉男都是这样。他们的故事情节简直老掉牙,但是他们整个流程都在抓住观众的眼球、吸引观众注意力、带动观众情绪。

氛围营造靠剧情设置,和详略把控。

我说详写战斗场面的原因就是这样,当GM变异的丧尸变得凶狠,团队在对抗时拼尽全力才获得一线生机,听众只会沉浸在恐惧和后怕之中没时间去思考GM的变异原因。我说的推理场面是这样,当盒饭变少的时候,大家表现的恐惧、互相怀疑、互相推理指正、把人性的黑暗面暴露出来,听众才会去跟从畏惧、才会去思考每一个人的可能性。

还有一些虚实的利用也很重要,尤其对于悬疑剧来说,因为存在推理环节和发生环节的时差,所以是频繁蒙太奇的一个剧种。

剪辑功底看编剧,场面调度看后期。当然了,CV的演绎也很重要。

我就不多说了,希望第二期更好~剧组辛苦了~



剧评授权转载:原作者微博ID未言再会


评论区

热门评论
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