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同世界里却努力相爱相融的孩子们--《立春》全一期...
发布时间:2019-10-08作者:人气:3

广播剧在线:

《立春》

那些不同世界里却努力相爱相融的孩子们--《立春》全一期广播剧印象

BY cloud77

如果说电影《立春》是对文艺青年曾经拥有或正在拥有的青春/理想的缅怀与祭奠。那么广播剧《立春》是对两个身处不同精神世界里却相爱着的人最终找到了彼此相处的模式的追踪与纪念。这部剧并非主打理想与现实的PK,而是关于成长,而且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一个人精神意识上的成长,从来不是过来人凭着一生经验几句名言告诫就能替你避免沟坎选择捷径的。该摔的跤还要自己摔,该过的坎还要自己过,亲身经历了,才能豁然开朗,释怀曾经无法释怀的,领悟以前无法领悟的。真心的领悟永远来自于切身的经历。董志和黎淳相爱了四年,因思想上谈不拢而分开,又经历了五年,重新走到一起,此时他们都更明白怎样去珍惜和拥有对方。他们成长了。其实五年一点也不长,很多人还在这个缝隙里挣扎,还没有领悟。他们只用了五年就完成了蜕变,说实话,我很羡慕。

《立春》没有天灾人祸,没有外界干扰父母反对,没有第三者插足唯恐天下不乱,立春的故事就是两个人,因自身意识的差异而分手(内因),因各自的成长转变而复合(也是内因),从头到尾,除了报幕/男女龙套三个角色外,就始终是两个人,干净,简洁,集中,是我一直喜欢的二人剧格局,真好。感谢编剧!

《立春》并不是在第一遍收听时就让我很兴奋的剧,它没有让我一听钟情,但是它很耐听,而且每次重听总能听到一些新的可以捉摸和思考的东西。第一遍听这部剧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还不错,还好,还OK,又一部很清新带着文艺范儿的原创剧。这可能和我第一次收听是在车里用手机喜马拉雅听的有关,环境相对嘈杂,部分台词细节并没有听清,注意力也不是特别集中。后来在安静的环境下,连续循环,则越听越有味。仿佛一道菜,第一次吃,吃得很快,只吃到清甜,后来有时间细细品味,居然品出了酸甜苦涩多道余韵,此时即使感觉到的最终的清甜也不是当初的那种清甜,它有了更多的嚼头,更多的层次,也因此更余味悠长。

大多时写剧评,我都是把后期放在很靠后的地方,总是先说编剧。这次想提前说说后期孽子。我一直对孽子GN的后期是有印象的,但是《立春》让我对孽子GN的敬意上升了好几个段位。那些恰到好处的选曲,精巧无缝的转场,细致而隐藏的各种音效,固然精湛,却不是主要原因,这次最让我敬佩她的是,她的利用《立春》原电影的多处片断进行剧情衔接的这个创意,已经超越了一个单纯后期完成编剧意图的职责,而变成小半个编剧和主编剧一起完成了这个故事的整体构架,不仅让剧实现了剧情与电影交织并融的叙事结构,增添了剧的文艺气息,给五年来每年一次的相逢一个自然而不单调的衔接和转场,而且还让同名电影的厚重弥补了广播剧因时长侧重等原因造成的内容上的单薄,完成了最终的更为立体成熟圆润的全一期的质地。当得知编剧原先的剧本里除了开场那段电影片断作为引子之外并没有后来成品里这么多次《立春》电影片断的运用时,我对孽子GN的敬意真是飙升。一个能够营造出编剧理想中的故事氛围的后期已经是优秀的让人敬佩的好后期了,而一个能同时参与到编剧里,和编剧共同打造并完善整个故事的后期,更显难能可贵,因为她又多了几分对整个广播剧全局布局性的思考和大局观。

而在那一首首精心挑选的BGM里, 我个人非常喜欢那首名为Robert Bonfiglio - My Deep Heart的曲子, 出现在两人分手后爬香山的那场, 有种怀旧思乡的味道,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很多中文老电影。 没想到查到曲名居然不是华语世界的,让人再次慨叹音乐无国界啊。

如果对后期非要挑刺的话, 我必须说,我对故事的时间轴很是看重,因为这影响着我对故事脉络的细节逻辑性追求。 故事里每个年代二人的交流或相遇都设计很精心, 08年用奥运会, 09年用早间新闻报日期,10年用世博会龙套交流,12年用2012世界末日的二人对白,都很清晰。  唯独两人2011年交流那次是因为黎淳获奖,而这个很重要的2011的年代交代,隐藏在编剧精心设计的主持人的那句【您现在收看的是由电影频道主办的,2011届“蒙太奇杯”微电影大赛颁奖晚会"】里。 而这句主持人的台词, 被后期作为两主交流的背景声音里出现,作为有强迫症的我,很希望一只耳朵听他们的交流,一只耳朵听清主持人的话, 但确实不看剧本,很难听清主持人的全部台词,尤其是这个2011年的交代。 导致我在头几遍收听时一直不晓得这次对话是在什么时间段。 如果能避开2011这段,前面放大主持人的声音, 后面再虚化主持人的声音沦为背景音,对于我这一行的强迫症患者似乎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对后期的精彩呈现完全满意!

从编剧/后期/策划/监制/导演/CV/剧组的发言,都能看出整个剧组在完成这部作品时那种风雨同舟,共同付出,共同参与创作的投入和快意,真的为你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片尾的时候,两个主役CV同声道白“谨以此剧,送给那些为理想改变了模样的孩子。”说实话,这句台词初听时不错,大概能打动不少人(尤其听这部剧很多人可能对黎淳都有意见,站在董志一方)。但是后来反复听时,觉得它略有些刺耳,因为这句台词,让整部剧更像是对追求理想而选择离开的黎淳的一种“控诉”。而《立春》最让我珍爱的地方其实在于这是一部关于两个人共同成长的剧,而董志的成长和转变,让我更感欣喜。看到有些朋友说黎淳很自私,也借着长评谈一下我对两主的理解,对编剧/剧本/故事的感想,并顺便为黎淳“翻案”。

两主相爱的四年,他们怎么遇到怎么爱上的,剧中并没有交代,我们只知道董志对黎淳的爱中有很浓的宠爱和依恋,所以即使他无法和对方进行文艺/精神层次的交流,无法和黎淳探讨对方深爱的电影,但他仍然把黎淳当作自己的执念。而且他还一直对黎淳的能力(电影导演方面的才华)深信不疑。他是务实的,很早就看清楚要踏踏实实过日子,很早就明白要理想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过日子的概念。在这一点上,他比黎淳更加成熟。他是脚踏实地的,富有责任感的。但是他也有弱点和盲点,他对黎淳的爱过早地进入到了爱情转换成亲情的阶段,他爱黎淳,很自然地关心他的饮食起居,却疏忽了爱一个人,不仅仅是关心他身体上的冷暖胖瘦,也要关心他精神上健康与否,快乐与否,满足与否。董志的所谓弱点,如果对于另外一个和他同样务实的人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他遇到的是黎淳,一个可以饭都不要吃也想谈艺术的人,这是两个人“悲剧性”的开始。

两人在医院偶遇那场,董志看不见了,有一瞬,我以为韩剧狗血绝症又来了,还好,只是因为近视加深做的散瞳。编剧没有写董志撞伤扭脚/检查身体或其他部位的问题,却用了近视,真好,我喜欢这里的有意也好,巧合也罢的隐喻,在二人关系里,黎淳固然一直是缺乏体贴显得任性而略“无情”的那一个,但是董志又何尝不是在视野/“视力”上也一直有缺损的那一个呢?每年看一次《立春》电影外加时间,就如同对董志的散瞳配镜过程,董志的近视虽然加深了,他在爱情/两人关系上却看得更透彻与清晰了。

【每年立春这天,我都会看一遍这部刚好也叫《立春》的电影,倒不是像那些文艺青年似的用这种方式迎接春天或者祭奠他们已经死去的理想。我只是想看看,那个告诉我他和这片子主角有一样想法和痛苦的人,进行到影片的哪个段落了。】

这段董志的开场道白,实在是太惊艳了。真心地,这个开场,预示整个故事的基调,也体现出这个故事的个性。我对编剧图森破的佩服既在宏观的构架上也在随处可举的台词里。譬如这个开场。

当初分手时,黎淳让董志看这部电影来了解自己,董志说“立春,什么破片子?看个电影就能理解你的痛苦了?我理解你大爷!”那个时候,他真的完全不能理解黎淳的追求,但是后来他不仅去看了这部电影,而且还看懂了,而且还坚持每年看一次! 黎淳完全低估了董志,董志对艺术的理解很有悟性, 他会用最质朴/最浓缩的语言对这部电影作了高度而精准的内容概括(他对电影的注解我听乐了,编剧的智慧完全通过人物传递了出来),而且还在耐心地等待着黎淳在他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像电影中的女主那样前进,他在等待黎淳最后进化到折腾回来回归平凡,可以过踏实的小日子的那一步。

董志最打到我的,是那一句独白,【这一年,黎淳不断传来好消息,看到他这么神采飞扬又干劲十足的一面,我第一次理解了他一直挂在嘴边的“理想”。理想和事业,原来是不一样的。我好像也就此放下了对他的执念,因为,比起他伤痕累累的回来,我更愿看到他永远高兴和朝气蓬勃的样子。】

董志说“理想和事业,原来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理解很厉害。多少人, 理想和事业是分离开的。   而黎淳更幸运的是他的理想和事业是捆绑在一起的。

董志说这段话时是2011年,分手三年后,这个时候,董志明白了追求理想的黎淳那种朝气蓬勃和神采飞扬的样子是一个更有活力,更快乐的黎淳,董志忽然懂得放手了,放开他的执念。就像喜欢一只鸟不是把它圈在笼子里看着他只能被困顿在有限的空间里,而是放飞它到更广阔的能飞翔的空间。董志的放手不是终于认命和屈从,而是他也爱着有神采有朝气的黎淳,而那种神采和朝气是追梦进行时中的黎淳才有的。听到这里,我被感动了。生活里有多少黎淳,他们的董志却还没有进化到这部剧里的董志的程度,他们还没有理解那个朝气有干劲的黎淳是因为什么才散发出了这样的热力和光辉。

除了这点因不是一个精神世界而造成的盲点之外,董志真的没有其他缺点,除了他不会热情赞美黎淳之外,大概务实的董志们都把激情和浪漫早早转换成了踏踏实实过日子,我爱你不用说出来的境界。董志在分手一年后,还能打电话叫醒黎淳邀他一起去爬香山,这种不计前嫌的姿态真真攻君的心态。

董志/黎淳,分别代表着冬至/立春,但是我更喜欢董志==懂志,黎淳==离纯。

追求梦想志向的那个是黎淳,而懂得追求理想志向的是懂志(董志),然而,要做到懂志却花了董志三年的时间(复合五年,懂志三年)。黎淳,黎是黎鸣的黎,预示希望/光明,也是离开的离,为了理想而离开,却始终保持着纯纯的赤子之心。再一次,无论是巧合还是故意的设计,都喜欢这样的细节。因为它给了像我这样的听众无限的思想空间。

其实,黎淳的要求也很简单,黎淳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虚浮自私。如果连饭都吃不上还要追求星星月亮的,你或许可以说他们太不脚踏实地。如果只有梦想,却无法付诸于行动,你或许可以嘲笑他们眼高手低。但是黎淳不是,他打拼的那段岁月虽然被淡化到只成为背景,但他付出了“全力以赴不分白昼两年的努力。。。”。  黎淳给我的感觉是那种只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了,就喜欢钻研艺术,追求精神生活巨大满足的人。精神世界的满足,对于他来说就是“爽翻天的感觉”。黎淳的文艺真是到骨子里,他在谈分手时用电影《立春》表达自己,他在谈复合时,用《春光乍泄》表达自己。他的生命是用电影台词/文学艺术堆积出来的。“我想要那座大山重新立在我背后!” 其实,这句台词很不口语化,一般人生活里很难说出这样的话,但是黎淳这个略极端的文艺青年说出来,倒还也不算太难让人接受。这样的黎淳,我们身边是有的,这样的追求和生活态度又有什么可以苛责的呢?黎淳最初的问题,在于他并不真心懂得董志的可贵,在每次追寻思想上/对艺术见解上的共鸣和撞击,屡屡遭到对方不解风情或者毫无兴趣的回应后,黎淳止步了,倦了,分手吧。黎淳充满深意地和董志讲着关于电影春光乍泄的感悟时, 董志会说“咱聊点别的吧,你一说这些我就犯困”, 当然这一次,是因为在半夜, 本来就是睡眠时间。 但是由此也可以推断, 在那曾经的四年相爱的时光里, 黎淳可能很多次兴致勃勃地向董志侃侃而谈,而被对方回以无动于衷/毫无反应的漠然。 如果早拥有对方的回应,他还会分手吗?其实,黎淳要的是什么,是理解和思想上的共鸣。是我伸出手掌之后,你也伸出手掌,互相击掌的默契。 但是,那个时候董志无法给与他这两点。分手在所难免。

这五年分开后的奋斗,是被虚化了,我们只听到了他的获奖/荣耀,而他的辛酸辛苦都被轻描淡写,甚至几乎没有被描写的省略过去了,我们知道他“瘦了不少”,知道他“拉到投资了,剧组也组起来了,”知道他在道具师被道具砸伤后去医院看他,影视圈是很难混的,个中血泪可想而知。。。爬香山时,当黎淳听到董志终于看了《立春》这部电影后,是多么兴奋,多么喜悦,对于他来说,快乐不过是要求对方也看自己喜欢看得电影,对方也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追求梦想的思路,快乐也可以如此简单。他着急追问对方看到女主角遭受打击、不能再继续理想那段情节是否想到了自己,是否特别能理解自己当时的痛苦了,问这段话时的黎淳,真的非常单纯,有那种一心追求梦想的艺术青年惯有的心地单纯和热忱。非常喜欢这里编剧的处理和CV的表演。

获奖感言时他心无城府地说着“真没想到有天我会站在真正的领奖台上说出以上获奖感言,以前老在家偷偷练来着”,纯,纯,纯!  不愧是黎淳(离纯), 那个被董志爱着的文艺青年。 我居然和董志一样,为他开心着。

黎淳在董志面前确实很傲娇,他可以公开损对方智商低,两人完全两小无猜般地吵闹搔痒逗趣,那是他们之间的方式,听着很自然,就像无数小情侣一样,鲜活热闹。其实,黎淳早就把董志当成自己除了爸妈之外的家人,只有在家人面前,才能放下一切面具和防备,完全放松地做着真实的自己,包括肆无忌惮地表现他的清高。黎淳在董志面前,是完全放松的,完全自我的,无须任何包装。只是,黎淳没有早一点看清这一点,看清他对董志的爱也早已把董志作为了家人而不仅仅是爱人的地步。黎淳还不晓得,对家人更要爱惜体贴,能遇到一个能包容你一切的爱人/家人,是多么不易。

黎淳后来想通了,应该是明白这一点。以前他想从爱人身上找到思想共鸣,尤其是对艺术和精神世界上的理解和共鸣,没有找到。现在,在那个影视圈的环境里,他身边应该有着无数可以和他大谈特谈艺术/电影的同好,这个时候,他在艺术上不孤单。却明白了不因思想共鸣,只是单纯爱着他的董志更加独一无二。

结合剧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黎淳和董志的时间脉络。

2008年,顾长卫的电影《立春》发布,一个叫做黎淳的文艺青年和一个叫做董志的务实青年分手了,分手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再爱了,而是因为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分手时,黎淳让董志看《立春》这部电影来理解自己的想法,董志愤愤地驳回。

2009年,董志看电影《立春》,看到乡土小镇追求梦想爱唱意大利歌剧的女主去北京在中央歌剧院求对方听自己唱首歌而再度碰壁。这一年,董志邀黎淳爬香山,并且告诉他自己已经看过《立春》了,懂得他不吃饭也要搞艺术的心态。黎淳带着欣喜,又带着悻悻。两人第一次提到分手后的不甘。

2010 年,董志看电影《立春》,小镇里的芭蕾舞蹈青年胡金全向女主王彩玲提出假结婚,好让两个与这个城镇格格不入的人有所逃避,被女主拒绝,女主说,我同情你但我和你不同,你不容世俗,我只是不甘平庸。我自己都快淹死了,但我不是神,万一哪天我坚持不下去,我会找个人随便嫁了(妥协)。这一年,黎淳和董志在医院偶遇,黎淳第一次主动牵对方的手,言辞间都充满了关爱。以前都是董志关怀黎淳,这个时候,黎淳已经懂得主动关爱对方。这一次董志还听出了黎淳想得到自己的肯定,想向自己邀功的心态。其实,黎淳一直很在意董志的看法,一直很期待董志对自己的肯定, 只是董志在以前无数次表达中错过了给与肯定的时机和回应,而黎淳大概也错过了给出对方正确信号的明示暗示。

2011 年,董志看电影《立春》,光头女学生向女主坦白自己欺骗她的真相,指出唱得好的人多了,没有特殊手段太难成名。这一年,黎淳打拼成功,事业理想大丰收,佳讯频频,而他不忘把每个喜讯在第一时间告诉董志,而且每次相告时都兴奋得像个孩子,包括获奖前的不知所措。在获奖上台致辞之前,你会和什么人打电话联系?  黎淳对董志的在意和隐在心底的爱从未改变过。而董志,也是一样。分手,给了两人距离和时间。更加看清了对方,明白了自己。这一年,董志看到了黎淳因为追求理想而绽放出的前所未有的生机和光芒,决定放开执念,只默默/远远地守候。

2012年,董志看电影《立春》,女主向领养的女儿小凡讲述蛹变飞蛾的过程,讲到它们短暂的一生, 人比它们幸福多了。这一年,董志离开北京去深圳发展,机场送行时,二人依依不舍。尤其黎淳。董志已经放手了,黎淳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背后的那座大山要消失了。

2012年,半年后,黎淳打电话给董志,想通自己离不开对方,要求对方--你快回来!

2013年,董志和黎淳一起看了《立春》,此前,董志每年春天看一遍这部电影,想象黎淳进行到什么阶段。这一次,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看这部电影了。我想以后他会陪着黎淳看更多其他的电影。对,就是这样。

黎淳“仍然对那女的一个人趴在栏杆上望向故宫的镜头着迷不已”,而董志“还是喜欢母女俩在天安门广场上玩耍的那一幕。”刚巧,董志喜欢的这一幕,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幕。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心态都提前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

相爱四年,分手五年再复合,九年的时间,两个人, 始终未变的爱。岁月让他们更懂得如何相爱, 如何克服彼此的差异相融相守, 真好。

CV表演

说到表演,唱油条声线和配音方式里有种很接地气的憨厚和质朴,这让董志更显出背后大山的气质, 可亲可爱,可以依赖。

唱油条学春光乍泄里的台词,实在可爱到家。而当黎淳说了一句新的感悟类似倦鸟有归巢的台词后,他立刻反应的“这句?没听你说起过” --- 那种质朴的懵懂感迎面而来。对方文艺无比,暗喻连连时, 他说“你爸你妈该不会出什么事儿了吧?”---  简直笑喷。编剧的台词赋予了这几段对话里攻君莫名的喜感,而唱油条完全把握住台词的灵光,把看似憨憨不解风情,但其实很明白生活真谛的攻君演得跃然剧中。

殇恸, 我上次听某部剧是对这位CV很有好感。这次听完《立春》把他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记住了。那个文艺到骨头里,朝气带着活力,骄傲带着清高,容易被旁人误解,但是听得我内心很心酸的黎淳。是的,你没看错,这部剧里感动人的很多台词/道白都来自董志,因为是攻君视角, 但是让我内心觉得很凄凉甚至有心酸感的却是黎淳。其实,他要得很简单,只要董志愿意和他看一场电影,愿意和他讨论一下里面的情节和含意,他就会很开心很满足。这个要求算不算高? 这个世界上,就有人对物质要求较低,却对精神世界要求很多,每天谈着电影眼睛里会有光,一谈几个小时也不嫌累。黎淳这个人物,在人设上,写到我的心里了。但是不是每个黎淳都有这么好的运气,能成功,还能拥有董志这样无条件爱你的爱人。所以,那个骄傲的,单纯的,以前不会体贴人,但是现在也学会了并开始积极学习做饭的黎淳,请珍惜你的爱人,珍惜你的理想。 因为这些都是好心的编剧赋予你的,独一无二,你要珍惜!

殇恸最打动我的那句台词居然是一句爆破的骂街,“是家没错,但不是我家,是你和我的家!明白么?SB!你和我的家!”–这句的感情非常充沛,一泻千里。 尤其是“明白么? SB!" 简直赞绝。最后那句你,和我的家,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停顿, 顿得精准,在剧本你和我的家是连写在一起,没有逗号隔开的情况下, 能充分掌握这句台词的精髓, 把"你” 字单独顿了出来, 甚是喜欢!

对比剧本, 这位CV还加入一句台词,“你居然还知道嘎纳?”  这句加得真好, 一句话也暗示了以前的董志和黎淳确实是两个世界里的人,而现在的董志在开始理解并主动去了解黎淳的世界。

很期待这位CV殇恸以后的作品。

CV表演+导演,都鼓掌。

米耶的海报很清爽,满眼的绿色,那是爬香山的两人,还没有完全复合,却自有他们的动人时刻。这样的海报和剧的文艺属性很般配。

Yuki。【御】, 这位GN的宣传,一直很有印象,这次版面也很独到,精心,高端。小建议,那个大面积的棕色让版面肃穆沉重了起来,尤其,你可能有所不知,虾米音乐在海外无法播放,所以那个固定在右手烂的虾米播放OST,在我这边看到的显示就是“Xiami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in your country. 虾米音乐在你所处的国家暂时无法使用。”淡粉配嫩绿是很好的,如果右手栏是嫩绿色会很舒适温暖,结果还是棕色。由于右手栏被固定,看这个剧贴无论拖到哪里,都无法摆脱以上文字的冰冷,配合棕色背景,更显得有几分冷酷无情。时刻提醒着我们海外党是被国内部分网站抛弃的一组。 哈哈。 玩笑了。 不过GN的排版确实真的很FANCY。

如果你问我《立春》广播剧最大的弱点是什么?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黎淳实现理想的过程被省略简化到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之后造成的过于轻而易举,宛如天方夜谭。所以《立春》电影里无数艺术青年前仆后继以各种方式倒下/妥协或结束了梦想的残酷,在这部广播剧里变成了唾手可得的理想实现的美景。也难怪,这毕竟是一部耽美广播剧,耽美的童话感粉饰了现实所有的头破血流,而且它毕竟是一部不满38分钟的全一期(37分20秒),无法像一部原先拍了三个小时最后被压缩成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那样有足够的篇幅和张力去展现更多现实的残酷。

更因此,广播剧里几次穿插的电影《立春》的片段在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听来,为剧增添了更多厚重与内涵,说自己像立春里的女主角王彩玲那样的广播剧男主角黎淳,比王彩玲有了更幸运的命运,不仅是他的梦想,还有他的爱情。

生活里有很多人都是王彩玲一般不得志,最终放弃了离开小镇去北京唱歌剧的理想,和一群任人宰割的羊在一辆卡车上,她们放下身段去卖羊肉,能唱华丽歌剧的她,和叫“小凡”平凡的凡的领养女儿在天安门前唱着歌谣,有幸福也有惆怅,有温馨也有遗憾地看着红旗飘扬。

生活里也有很多黎淳们,希望得到爱人的精神共鸣而不得其所,只想求梦却忽略了那个守护在身边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人却正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最爱自己的人,也一直是自己最爱的人。他们需要时间岁月的磨练才能理解“实现理想并不妨碍过日子”的真谛。

生活里也有很多董志们,如同坚实的大山,对爱人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却始终忘记了问问他们精神上是否吃饱,是否够暖。

我想,这部叫做《立春》的广播剧或许对王彩玲们没有什么启发和帮助,却能对无数黎淳和董志有一丝丝心灵的触拨。

这已足够。

《立春》的广播剧更像是对顾长卫的同名电影《立春》的致敬。也是对成长和相互理解的致敬。

策划图漾,编剧图森破,这两个新鲜名字的STAFF, 请允许我对你们表示敬意,当然也是对整个《立春》剧组全体SC表示敬意。编剧+ 充当了小半个编剧的后期在此剧中的立意和角度,让我非常欣赏。而颇有文艺范儿的台词功力,更是合极我的胃口。

好长时间没有特别安心地听剧了,这次回归听剧,遇到了《立春》,很幸运遇到你。其实我不是想听完美的没有缺点的剧(有这样的剧吗?),我只是想听一些能够触及我,让我有共鸣,有思索的剧。 如果能有反复收听的欲望,并在每次收听中还能找到一些新的火花/细节灵感的剧,则更属难得。 没有想到刚回来就遇到了一部, 而且居然还是一部原创剧。 Oh, yeah!

开场时,引用的《立春》的片段王彩玲的独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

王彩玲之所以是文艺青年,并不仅仅是因为来自一个半乡镇的小地方说话还带着西北方言腔的她却爱上唱意大利歌剧这么一种“高雅”的艺术,而更是在于她的心态,“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你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 她还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一双会流泪的眼睛!

生活中很多导演系科班出身的人们最后不得不改行做了其他职业,有些只能导演电视剧,终其一生未必能导演一部电影。如果说黎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导演了电影还获了奖,这一设置太过理想化太过美好近似童话,那么我是否愿意把结局换成黎淳漂泊多年伤痕累累一事无成,最后回到董志身边?不,不愿意。那样或许守住了现实,但却让故事又会不出意外地站在了对黎淳的“否定”和“批判”上了,好像在说,你看,你的理想不过是天上的浮云,没有馒头米饭你是不行的,你最终还是要向现实低头,向爱人认错,一无所成的你还是会回来。那样的黎淳,董志就错过看到他因梦想实现的朝气蓬勃神采飞扬了,那样的话,董志还能真正理解黎淳追求的是什么嘛?他眼中的光辉是因为什么吗?

所以当剧的结尾,终于引用了原电影《立春》里最为著名的那段台词时,我觉得整个剧整个故事彻底圆满了。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王彩玲很失望,因为整个春天过去了,却什么也没发生。

而剧中的黎淳和董志,却拥有了五个从立春到冬至的蜕变。他们的春天,发生了很多,他们的春天,真正来了。

没看过电影《立春》的话,听广播剧《立春》并不会影响对剧情的理解,然而,如果看过电影的《立春》话,却会对这部同名广播剧有更为纵深性的欣赏的况味。所以,如果你喜欢这部剧,强烈推荐你看看顾长卫的电影。

《 立春》广播剧, 之于我,并非“谨以此剧,送给那些为理想改变了模样的孩子”, 而更似, "谨以此剧,送给那些身在不同世界却努力相融相爱的孩子们”!

请珍惜你身边的董志或黎淳吧!

谢谢《立春》!


cloud77

剧评授权转载 原作者博客Id @云裳七七



评论区

热门评论
所有评论